2020年8月18日,广东省药理学会根据《广东省药理学会科技成果奖与新技术应用成果奖管理办法(试行》,经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及专家推荐,学会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学会科技成果奖和新技术应用成果奖评审领导小组审定,授予聂红教授课题组的“应用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垂钓中药活性成分及新药研发的策略与实践”项目为新技术应用成果奖二等奖,并倡议全体会员向所有获奖人员学习,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药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奖成果简要介绍:
“应用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垂钓中药活性成分及新药研发的策略与实践”是聂红教授课题组在有关新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应用的策略及实践中,历时十余年的积累,期间共获批国家级课题5项,获授权专利7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0余篇,参与教材与论著编撰20余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
细胞膜色谱法(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CMC)是一种生物色谱技术,将色谱分离与活性成分筛选相结合,可在体外实现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模拟,特别适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物质基础研究。CMC 将现有色谱及质谱技术、细胞生物学与受体药理学相结合,能准确反映活性部位、活性成分与细胞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对复杂中药体系中有效部位筛选、活性成分分离和高通量筛选具有独特优势。但此法对流动相缓冲液的组成、柱温、pH 值等要求苛刻,无法灵活调整流动相与长久保持固相柱活性。如果直接选用生物靶点富集的细胞膜,先选择性结合中药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然后洗脱非特异性结合成分,再对效应物质进行分离鉴定,既可发挥特异性结合与色谱分析各自的长处,又省去了分子生物色谱中载体与受体,通道和酶等蛋白质连接的过程,是对CMC 技术的一大创新与改进。
聂红教授课题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筛选出中药中能与该特异性受体结合的活性成分,再制备公认成熟的疾病模型以评价其药效,然后通过后续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疗效确切的产品,最终实现临床应用。这种思路从整体疗效、靶细胞、特异性受体几个层次阐明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中药基础和转化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也为进一步开发相关新药奠定基础。
聂红教授课题组组将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应用研究中发明的新技术申请了一系列专利:一种白芷药材水提液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白芷药材醇提液有效成分群指纹图谱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这两个专利为中药白芷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一种筛选镇痛中药活性成分的细胞膜色谱法与一种筛选中药神经活性成分的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及其应用这两个专利为开发中药镇痛药及中药神经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新技术所建立的指纹图谱重复性高,稳定性好,与药效联系密切,既可作为测定白芷中化学组分的方法,也可作为白芷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还可以对白芷水、醇提液中的有效成分群进行新药开发;以输精管上的阿片受体作为镇痛药作用关键环节的筛选模型,除可对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外,还可直接确定该活性成分与某种阿片受体亚型有亲和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聂红教授项目组已应用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先后成功建立了一系列基于靶标垂钓的中药活性成分群快速发现平台,分别对白芷、干姜、苦参、冬虫夏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咖啡、枸杞、黄连等中草药活性成分群进行了研究。其中以中药苦参抗组胺非依耐性瘙痒研究最具代表性。因为顽固性瘙痒难以治愈,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其产生机制尚未明确。顽固性瘙痒大都属于组胺非依赖性瘙痒,特别是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组胺非依赖性瘙痒的特效药。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与开发对组胺非依赖性瘙痒有效的药物,以解除顽固性瘙痒病人无尽的痛苦。
以研究中药苦参抗组胺非依耐性瘙痒为例,先是建立苦参指纹图谱,再利用改良细胞膜色谱法制备小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膜固相色谱,筛选出五种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活性成分,并筛选代表性成分氧化苦参碱进行药效学评价。首次证实氧化苦参碱对组胺非依赖型瘙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揭示其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于TRPA1通道而发挥止痒作用。然后运用新技术制备了一种高载药量的缓释微凝胶药膏,服务于临床。该技术制备工艺更加简便、环保,无皮肤刺激,生物安全性更高。
聂红教授简介:
聂红,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耶鲁大学访问教授。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委、广东省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职。
聂红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基础研究及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德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等25项,参与2项。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论文 40多篇,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其与广药集团白云山和记黄埔药业、广药集团白云山中一药业等20余家上市公司合作,助推复方丹参片、安宫牛黄丸、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超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上市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再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实现了销售额数十亿的提升,获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聂红教授团队《中药药理学——学做自己的调理师》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际教学平台课程,并获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本课程针对现代社会的“隐形杀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癌症、脑卒中、肥胖等常见慢性病,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生活方式选择、饮食习惯调整、药膳食疗方法,疾病先兆信号识别、中医养生保健及药物治疗、现代医学治疗等方面入手,旨在将疾病控制和消灭在萌芽状态,减轻各种慢性病的困扰,造福广大民众,为健康中国助力!
《中药药理学-学做自己的调理师》慕课课程已在“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与“智慧树”三大网络课程平台上线。获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目前正在火热报名中。
报名方式:
长按图片识别下方二维码,按要求操作进行报名,即可免费开始课程学习。